摘要:
制糖業實質是農產品加工業,如何提高制糖業綜合競爭力,最關鍵的是把甘蔗種好,做到高產高糖。高產,農民才有好的收益; 高糖,糖廠制造成本才能夠降下來。因此,制糖企業的工作重點,是組織蔗區農民種好甘蔗,通過推廣甘蔗高糖高產良種和蔗葉粉碎回田、因土配方施肥、科學防治病蟲害等措施,降低種植成本。通過合理定價和支農服務,要讓種植甘蔗的農民能夠掙錢,糖業發展才能可持續。
前言:
廣東制糖業在2000年之前,基本上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產量在全國產區中排第1位。技術領先,管理先進,研發和教育機構健全。最早發展外向型糖業經濟,開展原糖加工業務。東莞糖廠,順德糖廠,中山糖廠,江門甘化廠等是最早一批從事原糖進料、來料加工的企業。原糖加工業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隨著東部經濟的發展,全國出現了制糖業西移的局面。廣東也一樣,隨著珠江三角洲經濟的發展,該地區的甘蔗種植業慢慢的失去競爭力,也朝粵西地區轉移?;浳鞯貐^的甘蔗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目前發展成全省最主要的產區,占全省產量的85%以上。廣東產糖量在1991/1992制糖期,總產糖量達到216萬噸。而2020/21制糖期,產糖只有54萬噸,甘蔗出糖率只有9.97%。
如今廣東制糖業的發展,關鍵是要看粵西地區湛江的發展。湛江糖業發展卻面臨著一系列問題,逐步失去競爭力。最大的問題是甘蔗產量不高,甘蔗單產長期在5噸/畝左右,農民收益低,種植意愿越來越低。另一個大問題是甘蔗糖分也長期偏低,經常達不到12%,出糖率達不到10%。而廣西,出糖率在12.8%左右。云南更高,在13.5%或更高。廣西產1噸糖,大約需要7.8噸甘蔗。云南產1噸糖,只需要7.4的甘蔗。而湛江產1噸糖,需要10噸甘蔗。湛江產1噸糖比廣西、云南多消耗2噸甘蔗以上,噸糖原料成本增加1000元以上。湛江的制糖業何來競爭!
湛江的甘蔗蔗糖分低,主要原因是甘蔗品種差;土地連種,地力下降,土壤養分失衡;螟蟲害多;農務管理跟不上等。要提高湛江糖業的競爭力,關鍵在于源頭,要讓農民樂意種,能種好。
1、合理制定甘蔗價格,讓農民種甘蔗得到實惠
連續三個制糖期,湛江甘蔗大量流失到鄰近省區廣西,每個榨季100--150萬噸。這里面有蔗區管理不善的問題,更主要的是湛江的甘蔗收購價格遠遠低于廣西??缡屨岬膯栴},不單單是蔗區管理的問題,還有一個農民比價銷售問題。湛江這幾年甘蔗價格基本在400--470元/噸之間,而廣西的價格基本維持在530元/噸以上,跨省收購的蔗價,到了680 ---690元/噸,最高達到750元/噸。
甘蔗生產是糖廠的第一車間,沒有甘蔗,就沒有原料,糖廠就是一堆廢鐵。制糖企業的工作核心,就是要保證原料供應。如何保證原料供應?核心是要讓農民在種植甘蔗中得到收益。因此,甘蔗的定價,必須考慮比價問題。一是跟其他農作物的競爭比價,二是跟周邊省區甘蔗收購價格的比價。湛江近幾年收購價格偏低,造成周邊省區糖廠到湛江搶蔗。農民種蔗得不到實惠,造成湛江甘蔗面積不斷減少,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因此必須制定甘蔗的合理收購價格,工業要反哺農業,讓農民真正能夠得到實惠,才能夠保證糖業的可持續發展。按目前看,隨著勞動力價格、地租、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提升,甘蔗價格應該不低于470元/噸。
2、重視農務,加強農務管理
制糖業,其實就是農產品加工業。農務是糖廠的第一車間。但是很多制糖企業并不十分重視農務工作。英茂糖業集團,為什么有14%的出糖率?制糖成本能夠降得那么低,效益這么好,就是因為從上到下,都高度重視農務工作。每個農務人員、每個基層黨員都掛鉤到每個農戶,指導農民種甘蔗,為農民解決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讓農民們種甘蔗致富,因此大家都愿意種。一項新的耕作技術的推廣,農民開始不一定能夠接受,他們農務人員就到田里具體操作給農戶看,讓農民了解新技術的增產效果,以點帶面推廣新技術。
我們到田間看,有覆蓋地膜的,跟沒有蓋地膜的甘蔗長勢不一樣;有深松耕的,跟淺耕的,甘蔗長勢不一樣;水田蔗有做好排水溝的,跟積澇的,甘蔗長勢不一樣。有沒有做好某項技術措施,甘蔗單產可能就差異1--2噸。這多出來的1-2噸都是利潤,每畝如果沒有500元的利潤,是不值得種的,農民也不會有積極性。
要想出糖率高,甘蔗的砍運榨計劃還要做得好。甘蔗要保持新鮮度,從砍到榨,做到不超過12個小時,至多不超過24個小時入榨,這樣甘蔗糖分損失少。如果砍運榨計劃沒組織好,甘蔗放了兩三天才入榨,蔗糖分至少損失一兩個點。湛江甘蔗糖分低,出糖率低,很大程度上是甘蔗新鮮度出了問題。
如何重視農務,如何加強農務管理?最根本的問題是要轉變思想。糖廠農務關系到糖廠的生存,因此,農務是制糖企業集團發展戰略的核心,農務是一把手工程。不能按以前老思路找個沒權力的副廠長管農務,管好管壞是他的事。必須大膽啟用敢想敢干、不怕苦、有責任心的農務管理人員。農務人員必須經常到蔗區跟農戶交流,隨時做技術指導,使農戶甘蔗單產不斷提高。同時考核制度要跟上,大膽制度創新,大膽獎勵能夠擴大甘蔗種植面積、能夠提高甘蔗單產、能夠提高甘蔗蔗糖分的農務人員。
3、推廣蔗葉粉碎回田和因土配方施肥,提高土壤地力
湛江甘蔗單產低,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甘蔗長期連作,長期單施化肥,造成土壤養分失衡,酸化板結,土壤地力下降?;试绞┰蕉?,但是效果越來越差,甘蔗生產成本越來越高。有些蔗區偏施氮肥,甚至到了八九月份還施氮肥,造成甘蔗蔗糖分低。
在計劃經濟時代和改革開放初期,農家肥、土雜肥、火燒土等等都往地里運,化肥農藥都少用。如今農民的生活條件好了,種地也變懶了,提高產量靠的是不停的施化肥和下農藥。因為人工成本貴,施有機肥用工多,不合算。
如何改變目前這種局面?要不斷增加有機肥的投入,農民覺得施有機肥用工投入貴,最好的方法是用機械把蔗葉粉碎,再用大型機械深松耕把粉碎的蔗葉深埋進土層。連續堅持三年,土壤的地力、肥力、保水能力肯定大幅度提高,甘蔗單產和蔗糖分,也會有一個質的飛躍。這種做法成本不高,簡單易行,效果又好。關鍵是要糖廠統一組織,建設專業隊伍,提供服務。
針對土壤養分失衡的狀況要開展土壤普查,畫出土壤養分地圖。針對不同地塊的養分狀況,采用精準施肥配方,使甘蔗生產的養分平衡。這樣才能夠提高肥料的效率,減少肥料使用量,降低甘蔗種植成本,提高甘蔗單產和蔗糖分。同時農務人員要引導農民不要在甘蔗生長后期施氮肥和灌溉。
4、建立螟蟲預測預報機制,提高蟲害防治效果
湛江蔗區冬季溫度高,螟蟲容易越冬。螟蟲害是影響湛江甘蔗蔗糖分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嚴重的年份,甘蔗蔗莖蟲口率達到50%以上,蔗糖分下降很厲害。
防治螟蟲有很多有效的方法,有燈光誘殺,性誘導干擾成蟲交尾繁殖,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等措施。土地承包經營以后,千家萬戶種植甘蔗,前面三種低成本、對環境沒有傷害、行之有效的措施基本沒人組織了,取而代之的是化學防治。過度使用農藥結果就是害蟲抗藥性增強,防治效果越來越差,農藥開支卻越來越大。制糖企業的農務部門要積極同政府的農業管理部門(農業局) 多溝通,爭取農業部門的支持,建立螟蟲預測預報機制。針對螟蟲爆發的時機,采取燈光誘殺成蟲,田間插性誘導劑干擾成蟲交尾產卵。在蔗區連片的地方,還可以放養赤眼蜂,推廣生物防治。在幼蟲的爆發期,找準噴施農藥時機下藥,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很多地方對螟蟲的生長周期沒有建立預測預報系統,農民盲目噴藥,防治效果差,防治成本高。
5、推廣甘蔗高產高糖良種
國內主要蔗區都面臨著甘蔗品種退化的問題。怎么挑選適合本蔗區種植的甘蔗品種,是制糖企業農務管理的關鍵環節。好的品種,蔗糖分能高一兩個百分點,同時抗逆性強,可以減少農藥和其他生產成本。
怎么推廣良種?一是要多從科研機構、鄰近主產區引進甘蔗良種。二是蔗糖企業集團要建立良種繁育基地,做好品比試驗,挑選出適合本地種植的甘蔗品種。三是要以點帶面推廣甘蔗新品種,引導農民種植高產高糖良種。四是要對種植甘蔗高產高糖良種的農民給予扶持,包括提供種苗、地膜、肥料、農藥預付款,有償機耕服務等,指導農民科學種植。
可以和科研機構、高校建立合作科研,采取技術承包的方式得到技術支持。比如,與科研機構簽訂技術服務合同,約定在一定時間內,由科研機構派員指導本地區的甘蔗種植和生產管理,采用新的甘蔗品種布局和栽培新技術、新的病蟲害防治手段,達到增產增糖效果的,增量部分給予科研機構一定比例的提成獎勵。
6、因地制宜推廣農業機械化
現在一提到甘蔗生產機械化,大家就瞄準大型機械,特別是大型甘蔗砍收機,最終很多不適用。甘蔗生產機械化,可以分為兩段,前段是甘蔗種植和田間管理,包括深松耕機械、甘蔗種植蓋膜機械、噴藥機等,這方面的機械基本成熟,可以滿足甘蔗生產前段的需要。目前還沒有更好解決的是后段生產的機械,即甘蔗的砍收和運輸配套機械。目前大型甘蔗砍收機遇到了三個很難解決的問題,一是砍的蔗頭高低不平,砍爆蔗頭,壓壞蔗頭,傷害宿根甘蔗,造成宿根甘蔗出苗率低,生長差。二是甘蔗回收率低,至少每畝有半噸甘蔗收不上來,損失嚴重。三是甘蔗夾雜物太多,泥沙、蔗葉、蔗根等等雜物達到8%以上,下雨天夾雜物高達30%,嚴重影響甘蔗入廠處理和煮糖環節。
如今勞動力緊缺,勞動力成本逐年大幅提升,問題日益嚴峻。而甘蔗砍收勞動強度過高,招工更加難,甘蔗砍收機械化是必須解決的一個環節。我們應因地制宜的研發推廣小型甘蔗砍收機,先定位于能減少甘蔗砍收一半的勞動強度,提高一倍的砍收效率??梢詥稳瞬僮?,適合各種地形。這樣就可以把目前人工砍收甘蔗每噸約150元的成本,降低到70--80元/噸。把每人每天1噸的砍收能力,提高到2噸。小型機械,對宿根甘蔗的破壞力小,甘蔗田間回收率提高,甘蔗夾雜物低,也許能夠克服大型甘蔗砍收機的缺陷。小型機械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成本低,價格便宜,千家萬戶蔗農買得起,這樣甘蔗機械化砍收推廣就很快。
甘蔗砍收機械化叫了幾十年,目前還是沒能實現。最關鍵的是大型甘蔗砍收機不太適合我國蔗區地塊小,土地高低不平,蔗區分散的實際情況。搞機械化,不要學院派,不要為了機械化而機械,一定要適合、適用。蔗區農民能夠接受的,就是適用的。
結論:
本文所探討的問題,都是大家懂的、熟悉的問題,也是簡單易行的問題。關鍵是在我們很多把這些簡單的問題忘掉了。如何提高制糖業的行業競爭力,任重而道遠。關鍵是轉變思想,轉變觀念,從最基礎做起。云南英茂糖業集團已經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榜樣,是全行業學習的楷模。廣東省糖業協會和中國糖業協會也曾先后組織制糖企業到英茂糖業集團學習。英茂糖業集團從蔗區建設,甘蔗砍運榨組織和服務,工廠生產,成本管理,質量控制,銷售策略,到企業發展戰略規劃等等,為我們行業發展指明的方向。
熱線:4006-230057
信息:0772-3023699
商城:0772-3022682